top of page

企业需要什麽样的测评工具?


公司想要找到合适的测评工具可以在招聘新人时提供帮助,但这么多林林种种的工具,测完了,到底可以有多大的区辨或预测效果?然后又如何?

每次找人都像在拍脑袋,很短的时间到底能够看出多少?坦白说实在没有把握;不同主管看同一个人选,角度都不尽相同,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那到底要用什么标准来评估和决策?

好不容易找到的部门主管,期待大家一起共创新局,明明是当初谈得很愉快,为什麽都待了不到半年就走了呢?问题到底在哪?是当初选错了还是后来管理上出了问题?

这些是我们常听到人资朋友或是企业高管的描述;大家不禁想要探究是否有把尺,有个工具可以预测、能够量度不同人的发展,真正为企业的选才产生帮助!

公司这几年快速发展成长,提拔了不少年轻的主管,但是实在历练的时间不够,管理能力不足,除了进行培训还有没什麽方法可以立即地提供应用和帮助?让这些年轻新上手的主管们,能够少走冤枉路、能够更好地发挥职责。

有个新的岗位,内部加上外部一共有三个人选,每个人各有所长,风格各异,到底谁会是比较合适的呢?没选上的我要提供他什麽样地安排呢?每个人选都展现了企图心,但各自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哪一位才是在本性上和岗位最为匹配地?这样才会做得久,做得愉快。

管理上不断提到努力的方向是做到动态领导,面对不同状态、能力、特性的员工,採用不同适性的领导、管理,但是要如何有效且快速地辨别员工的特性,同时有合适的对应方案呢?

这些是我们常在客户管理上所听到的需求,期待有管理上的工具,可以给到管理层的干部工具,提升展现管理的能力。

从唸书的时代开始,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不同的测评,有的做智力,有的做性向,有的做职业兴趣,有的做特定能力分析鑑别……林林总总,有些也被拿到商业上来做运用,但总是有隔靴搔痒,无法带出实际的实践效果。事实上,学术上研究的测评拿来做商业应用上的应用,还是存在应用条件、环境特性上的差异。

综合了长期累积来自客户端的期待和需求,理想的适合企业应用的测评应该有下述的特性:

  • 首先必需要预测准确;

  • 再来是测验实施不要佔太长时间;

  • 确实可以发挥鑑别、分析或指引的功效;

  • 使用者容易上手,能够自主掌握和解读测评结果

以1955年在美国成立发展的PI测评为例,已含盖149个国家使用,转译成67种语言,全球约有一万家的客户,每年受测的人数超过200万人。在500强企业中,超过40%的公司採用,含括製造、科技、医药、金融、航运、快销、连锁、餐饮等等领域。

PI主要在评鑑一个人的行为特质倾向,而一个人的行为特徵对于整体的表现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佔到约40%,其他的因素包括了学历、健康、智力、经验……等等因素。

相较于瞭解一个人的性格或是一个人的职业性向,行为的特徵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在选才的评估及预测上。

行为预测的技术可以呈现三个关键的结果,包括:《个人本我的行为特徵》、《个人所感知到外在环境对个人行为的期待》及《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行为特徵》。

管理能力及成效的表现,正是基于对行为的影响;展现引导及控制的结果。管理者透过对下属或候选人的行为特徵的洞察,可以有效地施展管理的责任与工作。

行为预测的技术可以分别运用在人才的甄选、人才发展、变革管理及成长战略四个主要构面。

我们可以举出几个成功实践应用的例子:

业绩在四个月内,成长25%

这是一个电话营销的团队,透过业绩表现和行为特徵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找出关键的行为特徵。透过对团队成员的组成进行调整,引进具备关键行为特徵的人才,同时引导团队强化关键行为,在短短四个月内,业绩成长了25%。

招聘效率提升30%以上

-招聘沟通文字精鍊精准、评选主管对选才目标条件一致、建立目标岗位选才标准

透过人资主管、用人主管对选才岗位的行为特徵的定义,首先先一致瞭解彼此的选才标准,避免掉可能出现对同一个人选,产生评选不一的情况。

其次,依据目标人选的行为特徵,可以更为精准传神地描述工作的特性,可以有效吸引具备了相同的特徵的侯选人。比如同样是销售主管的岗位,有的公司会要求的行为是关注细节、精确、有条理、谨慎、保守的;但也会有的销售主管的要求是不拘小节、打破常规、能承受风险和不确定的细节的;如果每个关键的岗位要求,都能够有更为精确细緻的描述,可以更为有效地吸引合适的人选。

除了在招聘的一开始,精准地吸引目标人选,排除了不适合的人选;进一步在评选的决策上,统一了标准,避免了评选标准不一的工作耗损;还可以实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不同战略要求下,同一个岗位进行差异化的招聘需求调整。

生产綫流动率下降、错误率下降、生产成本降低、利润提升-可适用直接产綫员工知识能力、因应大批量入职、快速产出测评结果、辨别适任与高风险员工。

随着全球竞争的提升及国内生产劳动成本的上升,如何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及控制生产成本都成了普遍地经营管理问题。产綫上,是祇要有人就好?还是也要有对的人?或是千万不能有错的人?一条服装生产綫,多一个人力,不代表可以多出一个人的产能,也有可能因为操作的不当,让产綫停机;据报导富士康在生产iphone 5 时,重工了50万支手机,有的员工一周做坏一支手机,有的员工做坏10支手机;都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能处置,因为欠缺了解决工具。

生产綫上的工作,一般多是重复性、固定的工作模式,透过PI的行为测评工具,可以在入职时辨识出容易冲动、对重复性工作缺乏耐心、急性子、喜欢多变、喜欢自由改变工作优先序等行为特徵的员工,避免了直接上产綫时无法适应,成为帮倒忙的人力。

管理能力与效能的提升

问一个恋爱中的情侣,如果可以知道喜欢的对方本性是如何?还可以知道在对方的心中,觉得你希望他/她成为的样子是如何?相信很多人会很有兴趣了解!

同样地,如果身为主管可以透过PI工具的协助,认识到员工的行为本性,就可以在施予管理统御时,有了该选择用什么方式的依据;过去主管们都被教育也知道了要因为员工个别的差异,採取不同的管理要求,但关键是要怎么知道谁该是用哪一种?有的人喜欢被公开表扬,有的人喜欢在私底下个别的赞许;有的人可以用竞争、用金钱激励,有的人是想追求团队的认可、信任。

很有趣也很神奇吧!

如果你也有商业应用级的测评工具的需求!

如果你也在寻找工具可以有效提升招聘、提升管理的能力!

不妨多进行相关工具的认识,然后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对比,挑出合适且有效的工具,相信会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蔡壬蒲 Leon Tsai

FESCO ŸAdecco莫克咨询 资深合伙人

PIWW 咨询顾问

CEIBS 2010 EMBA

专长提供客户建构匹配实践发展战略的组织能力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